杞县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吴芝圃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吴芝圃(1906~1967),原名殿祥,字芝圃,傅集镇赵村人。青少年时期先后就读于杞县甲种农校、杞县黉学私塾,北平励群学校、开封培文学院、河南省立二中(开封)。求学期间于1923年与进步学生张海峰、韩绍棠(韩达生)等组织反对旧礼教、旧风俗的“风俗改良会”和探讨革命理论的“读书会”,1924年又与开封二中同学韩晓亭、刘少文、高炳坦等联系校外进步青年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研讨《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从事革命活动。他主编了《我们的通讯》和《现实生活》两种刊物,发表进步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理论的心得及驳斥反动谬论的文章。翌年,“社会科学研究会”改为“河南青年社”,发展社员500余人。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卅”运动发生后,在开封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全市学生、工人、市民和各界人士成立“惨案后援会”,6月5日,10万余人在开封南关演武厅集合,发表声援“五卅”宣言,会上他作为学生领袖登台演讲。是年秋他受党组织派遣回杞县领导农民运动,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他受党的派遣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聆听了毛泽东的教诲,并到海陆丰参观学习,列席当地农民代表大会和群众大会。9月,他回到河南,任中共杞县地委民运部长,秘密发展农民协会会员,建立农民协会;同时以办夜校等形式,将红枪会转化为革命武装力量,至豫东农民暴动前夕,发展农民武装基干6000余人。1927年5月,他与肖人鹄等领导了杞县农民暴动,攻克杞县城后,他被推选为杞县治安委员会主任(俗称县长)。农民暴动失败后,反动当局下令通缉他,并以缺席判决形式判处他无期徒刑。在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下,中共河南省委又以“农民运动过火”为由,停止他的党籍(中共“八七”会议后才恢复他的组织生活)。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流亡到睢县、扶沟、永城、兰封、偃师、洛阳等地,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重新建立后,吴芝圃任省委委员,豫西特委书记。

       1938年5月,党派吴芝圃任豫东特委书记,他依靠睢县、杞县两个中心县委,以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为基础,联合地方势力,于6月间在赵村整编成立了睢杞大队,共200余人,由他统一调动指挥。是月下旬,在杞县花胡寨附近打击了日军下乡抢粮的骑兵小队,首战告捷。继而成立豫东抗日游击三支队,吴任支队长,在睢、杞、太(康)、通(许)县接合部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是年10月,三支队与彭雪枫领导的抗日部队整编为抗日游击支队,彭任司令员,吴任副司令员。在游击支队东进途中于淮阳窦楼一带遭日军袭击。彭、吴指挥若定,利用有利地形痛击来犯之敌,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击毙日军林浦少尉以下官兵数十人,吴芝圃随游击支队主力东进豫皖苏边区后,先后任边区党委副书记、书记。在永城、涡阳等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和群众团体以及永城、蒙城、亳州、夏邑、蚌埠、泗县、睢宁、灵璧等10余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其间于1939年1月上旬,他率支队三大队(代号“淮阳”)及特务连回师睢杞太地区,在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武装配合下接连出击日、伪、顽、匪。2月17日聚歼大朱庄地主武装朱子固部,缴获大量武器弹药;19日歼荆岗土匪司令李继书部500余人,缴获步枪400多支、手枪10多支;继而又歼灭睢县长岗伪军张心贞部300余人,活捉伪区长李继美。在支队节节胜利的形势下,杞县土匪杨逢云、刘悦亭、曹德林等部300余先后被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三团(代号“吉安团”)。因此,彭雪枫称赞他是“革命的秀才”,“回回造反,回回成功”。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发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纠集30万兵力进攻豫皖苏边区。在这紧迫形势下,革命内部又发生了耿(蕴斋)、吴(信荣)、刘(志仁)叛变。作为边区党委书记的吴芝圃奉命处理这一事件。狡猾的耿蕴斋设下伏兵,派人“请”吴芝圃“谈话”,当时吴芝圃分析,如果不去,敌人会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给革命队伍带来重大牺牲;如去,个人可能惨遭杀害,但可以彻底揭露敌人的面目。为了争取大多数干部和战士,为革命挽回损失,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如约赴“请”。当他带领几位警卫人员到达戒备森严、剑拔弩张的叛军团部后,面对叛徒,镇定自若,义正词严地痛加斥责,规劝他们不要自绝于人民。叛徒慑于吴芝圃的凛然正气,未敢轻举妄动,并放回了扣押在该部做说服工作的干部。待刘志仁派兵追杀时,他已安全返回。由于他深入虎穴,申明大义,使许多受骗的干部和战士受到教育,重新回到革命队伍中来。

       1946年冬,国民党反动派向豫皖苏根据地全面进攻。吴芝圃与张国华率领一部分武装到豫东地区,把水东地委与津浦路西八地委合并,重建了豫皖苏区党委和军区,张国华任司令员,吴芝圃任政委兼区党委书记。在完成思想转变和整顿组织的基础上,放手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战争,扩大革命根据地。至1948年夏,豫皖苏区已扩大到陇海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路西、平汉路东的广阔地带,武装力量由3个军分区发展到8个军分区,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淮海战役和解放军过江创造了有利条件。1948年11月开封解放后,吴芝圃担任开封市委书记兼市长。翌年1月,他参加了组建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工作,历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第二书记、书记、河南省军区政委、河南省省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委员会委员,领导河南广大军民,为安定社会秩序,巩固革命成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57年以后,由于党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上的严重失误,河南省在1958年和1959年接连开展了反右倾运动,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错误严重泛滥。对此,吴芝圃曾严格地检查自己,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挽回和减少损失。1962年他调任中南局书记处书记。“文革”期间,吴芝圃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1967年10月19日在广州逝世。1979年1月24日,在邓小平主持下为吴芝圃等召开了平反昭雪大会,党中央评价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