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我中心主要负责人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任务要求,全面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工作的重要指引,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带领全体干部深入领会其核心要义,组织单位全体成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督促中心全体成员做到学法懂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中心全体成员加深了法治在营商工作中关键地位的认识。结合“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对各乡镇、各部门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专项督导,发现问题154个,案件线索移交相关部门,形成有力震慑。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营商环境评价组织建设。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建15个工作专班,全力抓好问题整改,推动指标提升。2024年,先后召开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会议3次,有效推进问题整改。
(二)优化政务服务。1.大力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现已上线18个事项,累计办结914件。其中“教育入学一件事”实现开封市县区首例办件,被省委办公厅、开封市教体局采纳为经验交流信息。2.“汴捷办”APP杞县分厅作为全市县(区)首例试点,成功上线运行。3.政务服务大厅全年提供“导办、帮办、代办”服务15600余次,“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受理群众诉求77次,均已办结。4.推动“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平台上线。实现自然资源、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流,有效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三)规范行政执法。1.督促各执法检查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全年开展联合抽查93次。我县市场监管局与兰考县、商丘市睢县创新开展跨区域“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工作。2.严格落实入企检查、调研逢进必扫制度,为全县678家重点企业制作“汴企通”二维码,有效防范多头执法、乱执法等现象发生。
(四)解决企业问题诉求。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2024年以来,我中心通过“万人助万企平台”收集问题171个,已解决171个;“省营商环境投诉平台”收集问题11个,正在办理3个,已解决8个;针对我县外贸企业收集问题14个,已解决14个;针对全县“前30名纳税大户企业”收集问题16个,正在办理4个,已解决12个;针对“现场投诉”问题,收集13个,已解决13个。
(五)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宣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系列贴合企业需求的优质内容。全年累计发布工作动态、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分析等150余篇,详细剖析新出台的招商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帮助企业快速了解政策要点,把握发展机遇;将真实发生的涉企法律纠纷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为企业在经营决策、合同签订等方面提供借鉴。联合市、县司法局为我县企业开展法律仲裁培训和送法进企业活动,推动了法律服务精准化,拓宽了法律宣传范围。开展企业问卷调查活动。邀请100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进行问卷填报,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三、存在的不足、原因和问题整改情况
(一)存在的不足、原因。1.行政执法缺乏温度。个别乡镇、部门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一些乡镇和部门同志、执法人员不同程度存在法治观念不足、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法治能力不高等问题,行政执法理念和素养仍需持续提升。2.法治宣传深度不够。法治宣传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和群众对营商政策法规了解不够深入。3.指标成绩仍需提升。从评价报告来看,全县指标总体评价不佳,在推动指标提升方面存在统筹不力,研究不深的问题。部分指标位于全省第三方阵,一些日常数据维护不到位,导致直取数据得分低,指标成绩落后。
(二)问题整改情况。1.出台了《杞县优化营商环境负面清单》,对发现的执法部门乱执法、乱检查等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2.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户外大屏等宣传媒介开展法治宣传,制作针对性强的宣传资料,强化宣传效果。3.压实工作责任。督促指标单位加强与上对接,做好指标涉及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有序推进全县营商工作提升。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初步安排
(一)打造优质典型案例。坚持守正创新,鼓励部门在改革中勇于先行先试,聚焦发展所向、企业所需,跨部门协同创新,强化部门亮点工作的提炼总结,推出各项让企业点赞、群众满意、社会反响强烈的务实举措,持续做好对上工作,打造优质案例,提升营商环境评价成绩。
(二)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推动制定详细的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实施细则,对“一单两库”、抽查计划、抽查流程以及抽查结果的后续处理和应用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双随机监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减少同一事项多部门、多频次检查,确保“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度落在日常。
(三)拓宽问题反馈渠道。1.选聘优化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用多元化的视角及时发现并曝光破坏营商环境现象,消除政府监督渠道可能存在的盲区。2.聚焦企业诉求收集。不断拓宽企业诉求收集渠道,做到“有事不绕,无事不扰”,实现企业诉求“听得见、听得进、办得好”。